党建思政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
戏剧影视人物造型里的文化自信——专访设计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讲师危怡
来源单位:全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17-11-24

危怡,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我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系主任,主要从事影视美术概念设计、人物造型设计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目前,她正在进行我校“课程思政”项目《戏剧影视人物造型概论》课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她的课上,你不仅能听到《黑天鹅》《东邪西毒》等中外名片中的人物造型设计点评,还能发现这门艺术课巧妙地与“思政”融合,助力17级戏剧影视美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逐步树立积极、健康的创作观念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规划。

核心课程培养核心观念

不少同学可能笼统的认为“思政”就是听起来无聊的政治课,而把艺术类专业课纳入到“课程思政”体系中,虽不容易,却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将德育内容传递给我们的学生,学生也更乐于接受。

作为大一新生入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戏剧影视人物造型概论》实际上是通识课程到专业课程的过渡期。课程内容承上启下,涉及到专业职能、创作方法、职业素养和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这些课程内容恰恰能够较好的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也能在专业学习的最初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创作观念。

快消时代下,更多的人成为“商人”,越来越多的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少“爆款”、“大IP”伴随着巨大的噱头卖座却不叫好。危怡认为,当下的创作大环境衍生出了大量制作粗糙、设计随意、与史不符的设计乱象,而这些现象展现出的是当下部分影视美术设计师缺乏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标准。

“明代的东西出现在汉代的剧里,这种张冠李戴只会让观众啼笑皆非。我们现在的观众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纠错,而影视美术设计就是首当其冲被纠错的创作部门。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能够为影视美术设计行业带来一股清流,能够认真严谨、以史为据的进行创作”危怡说,“我要教给他们的就是秉持应有的职业标准去做创作,从剧本故事出发、从人物心理状态的可视化延展出发,真正把握创作规律去进行创作,而不是单纯的从商业角度考虑或过度追求视觉效果,使人物徒有吸引眼球的躯壳而失去通过人物造型创作手段去塑造角色的创作灵魂”。

该课程努力将马克思文艺观融入到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坚持美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历史精神的有机统一。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衡量当下创作内容成败得失的职业标准,也对未来影视人物造型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迎来创新性演绎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在危怡的《戏剧影视人物造型概论》课上,如何通过影视人物造型创作手段将经典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演绎和继承发扬是重要的主题之一。

本课程中有两个传统文化专题,分别是“旗袍文化”和“戏曲艺术”。

旗袍和戏曲元素在影视人物造型设计中的运用,是传统文化通过影视手段进行传播的重要内容。

戏曲艺术中的造型独特,如何在影视剧中合理的运用且不生搬硬套,并能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在危怡看来是重要的课题;而旗袍作为凝结了国人智慧的国服艺术,如何在影视剧人物造型创作中创新性的演绎和传播,不仅是学生阶段需要了解学习的,也是设计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危怡以著名设计师的经典设计作品为例,向学生讲授传统文化的知识,并让学生根据“旗袍文化”和“戏曲艺术”两个专题内容,寻找影视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并制作PPT,上台分享。期望学生们能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章开头提到的几部影片是该课程讲授创作规律环节的学生作业展示。课堂气氛轻松有趣,授课形式也得到了17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班学生的喜爱。

危怡读书会的书单,无论是对造型设计感兴趣的初学者还是专业者,相信都会在其中有所收获。

戏美、形设班专业书目:

查希里杨.银幕的造型世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周登富.电影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张会军.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美术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吕志昌.影视美术设计(修订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宫林.中国电影美术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周登富,王鸿海.银幕影像的造型艺术:电影美术设计理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蒋育秀,姚惠明.人物化妆造型设计实训教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王笠君.人物服饰造型设计实训教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王希钟.影视化装技巧(修订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孙鸿魁.影视化装造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倪学礼.电视剧剧作人物论[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5.

仲呈祥.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英)安其拉莱特.色彩心理学[M].台湾:台北新形象出版公司编译出版.1997.

周登富,敖日力格.电影色彩[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美)Todd Debreceni,谢滋译.传媒典藏·写给未来的电影人:特效化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美)Deborah Nadoolman landis,王喆.顶级电影服装设计大师访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7、叶锦添.繁花[M].北京:三联书店,2003

叶锦添.赤壁——叶锦添的美术笔记[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叶锦添.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刘劭著梁满仑注.人物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李泽厚.美学三书[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宗白华.美学漫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刘勰.文心雕龙[M](注解版本都可以,建议王志彬译注.文心雕龙——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M].中华书局.2012.)

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中信出版集团.2015.

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词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

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