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学习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专辑
2017年第6期(总第6期)
党委宣传部编印 2017年8月8日
目 录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1
《人民日报》八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6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8
砥砺奋进的五年 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10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2
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14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16
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18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
党建专家权威解读习近平"7.26"重要讲话 21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李克强主持 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习近平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习近平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
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李克强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十分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并以此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好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刘云山在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家通过学习,深化了对讲话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认识,深化了对讲话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的认识,武装了头脑、明确了方向。要认真组织好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联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联系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扎实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工作,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员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党员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开班式。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开班式。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军队各大单位、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研讨班。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28日 01 版)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善于在重要历史关头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7月26日至27日,党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当代中国现实,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满怀信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开好党的十九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的政治宣示,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动员。讲话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讲话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部署、大政方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实践新发展、夺取事业新胜利的行动指南。
有些镜头,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后不久,总书记又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五年过去了,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当前,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紧密联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入领会讲话的丰富内容、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抓好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行动纲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定力。
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不说更早的时期,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就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继续谱写这篇大文章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全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砥砺奋进的五年 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了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
这是砥砺奋进的五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批改革举措密集出台,改革落实力度持续加大,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统筹推进,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得到明确,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五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要紧密联系党和人民过去五年砥砺奋进的伟大实践,加深对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理解,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维护核心、保持一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中强调的这“两个牢牢把握”,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五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下各项民生指标逆势上扬,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印证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兑现了“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坚定承诺,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同时,又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发展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不会等着我们,问题也不会等待我们。全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确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前进。
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时代坐标,深刻洞悉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标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过去五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十分重要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强基固本、锐意进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五年来所做的工作很多是开创性的,所解决的问题很多是深层次的,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解决,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办成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党全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的成就,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取得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提供了科学指引。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活跃和兴旺、成功和胜利,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是在不断顺应人民新期待、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也是在国际竞争、国际比较中被世界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求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它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近40年实践的宏大主题,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必定随着党和人民不懈奋斗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在新的发展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高度重视。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我们党一贯重视从思想上建党,一贯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重要的理论品格,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在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我们党的全部工作才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显示出永不枯竭的创造活力。
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性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不断进行理论思考、理论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这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构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也是我们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贡献。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坚持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阐述、提出新要求,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且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之后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这个目标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全面小康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且居于引领位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五年来,党中央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最关键一程,在剩下3年时间里让13亿多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必须兑现的庄严承诺、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从来都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开局起步,这是一个接续奋斗的过程,前方的路还很长。全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的理解,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八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指南,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根本遵循。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五年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赞誉。全面从严治党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今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党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管党治党,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成绩,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现实警示我们,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始终绷紧从严从紧这根弦,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更好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好战胜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在历史性“赶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全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党建专家权威解读习近平"7.26"重要讲话
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多位党建专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定下了总基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韩庆祥教授表示,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实际上是为全党认识和把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和基本遵循,为全党全国全社会做好下一阶段各项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引领中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及的中国共产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关键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成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具体而深入地展开,完整体现了党中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战略谋划,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再动员、再部署、再出发。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逐步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中国的发展成就集中彰显了“四个自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十九大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绘就新的蓝图。
开好十九大,科学总结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开创新事业、推进新发展、取得新成就的宝贵经验,全面部署决胜全面小康、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民族复兴的光辉前景。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党的十九大将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这个行动纲领的制定,起着基础性指导性的作用。”国防大学教授颜晓峰表示。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这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这是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5年。“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一批分布在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等方面的重大工程惊艳全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调南方之水、从风中取电、织高速路网、在云端架桥,从承诺“决不让困难群众掉队”到织就“全球最大健康保障网”,一项项重大工程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之举。
“正是在这5年间,中国从‘大国’迈向‘强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5年。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近4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近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深,中央的决心和态度之坚决,让国人振奋,令世界震撼。
据统计,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部署了总计616项重点改革任务,在经济生态领域、民主法制领域、司法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域以及党的建设制度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
这是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转变政府职能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4年以来,通过“放”“管”“服”改革,政府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20000多亿元,新兴产业持续保持10%的快速增长。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央环保督察所到之处,解决了大批百姓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问责人数过万,有力震慑了污染企业,给地方党委政府极大震动,赢得老百姓由衷赞叹。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方面,国家各部委全面发力深化改革,人民所热切关注的医疗、养老、环保、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等各项民生大事,有了向好向上的进度表和目标图,全面深化改革让百姓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这是全球共度“北京时间”的5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命运与共的大趋势,把“开放”纳入新发展理念,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强调“中国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推动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从杭州西子湖畔到北京雁栖湖岸,再到鹭江之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
这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由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在东方这样一个人口数量众多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子。”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告诉记者,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在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时刻,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 民心所向共创伟力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不变的宗旨情怀,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此次讲话,从历史的高度来提醒全党接下来的四年将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四年。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防范风险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例如,近期中央密集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经济工作,都强调了金融安全问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既是稳的题中之义,也是进的必然要求。
脱贫攻坚已经下发“军令状”。2020年贫困群众要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党的宗旨和人民立场,体现党中央的政治和大局,关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融入发展的脉络。前段时间,中办国办下文通报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遭破坏一事,宣示了生态文明建设会是将来的重中之重,毫不含糊。
除了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保持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平均每年减贫近1400万人。在此次讲话中,总书记指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次较之以往增加了‘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说明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诉求的把握更加精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发展部主任辛向阳研究员认为,这将更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自觉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8个‘更’字,表明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不只是吃饱穿暖,而是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文化。”辛鸣表示。决胜小康,已经到了收官阶段,决胜是“决”什么?是全面。是要让中国每一个老百姓都能过上小康生活,要让中国每一个地方都能进入小康社会,要让中国每一个民族都是小康的。
这5年,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推进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的务实举措,从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到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食品安全、住房、养老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正因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党才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汇聚起实干兴邦、共襄伟业的磅礴之力。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动员令,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 党心凝聚共筹盛会
今年,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大的热烈气氛中,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6岁华诞。96载风雨兼程,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傅思明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的确立,经过十八大以来的5年实践充分证明,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能够在新的时期,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品格,强调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向新阶段。
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
一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从讲话中能够感受到,总书记迫切希望理论界能承担起理论创新和理论概括的任务。”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虎学认为总书记此次讲话的理论亮点之一,就在于鲜明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这一重要论断,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理论主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鲜明主题。
另一方面,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执政兴国、领航中国,党的自身建设关系国家安危,关系民族未来,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管党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狠抓党建各项任务。从坚定理想信念到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出台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开创了党建新局面,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例如,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对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充分说明,我们党始终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决不允许党内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7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对孙政才同志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再次向全党敲响警钟。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全党上下、全国人民对全面从严治党充满了自信。”辛鸣认为。但是正如总书记所强调,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概括起来就是,战略上的高度自信和战术上的清醒自觉。”
中国共产党人和党中央的高度自信,还体现在全国各地筹备好十九大、开好十九大的实际行动中。一段时间以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从在地广人稀的边陲地区设立“流动票箱”,到利用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途径为党员群众释疑解惑;从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宣传发动,到最大范围联系和组织党员参加代表推荐提名,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确保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都参与到十九大的筹备工作中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充分发扬民主、筹备好党的十九大的良好氛围。
近百年来,我们党的奋斗历程既波澜壮阔,又任重道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党的十九大,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