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教育报:为中美关系注入青春活力
来源单位: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24-01-18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美国艾奥瓦州友人萨拉·兰蒂,指出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努力,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两国人民谋求更多福祉,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并希望更多美国青少年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架起更多相知相亲的桥梁。

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共同体”通常追求族群等局部团体的利益最大化,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追求全人类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面对各种复杂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中美两国尤其需要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世界繁荣关键在中美。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个星球的前途命运需要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45年来,中美关系在经贸、科技、教育、体育、文旅和健康等多个领域不断发展。两国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两国间最多有每周300多个航班和每年500多万人次的人员往来。中美建交45年的历史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中美友好关键在青年。

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宋庆龄说,青少年是世界沟通的桥梁和世界和平的立足点,只要大人给他们开个头,他们就会把和平美好的生命之旗接过去。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亲自推动中美民间友好往来,多次强调中美关系“未来在青年”。2019年,习近平主席复信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学生,鼓励同学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2023年,习近平主席复信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和各界友好人士,希望更多中美青年相知相亲、携手同行,成为两国友好的新一代使者,为中美关系发展接续注入动力。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指出,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青少年相亲则国相亲,只有青少年携起手来,中美两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民心相通关键在交往。

人民友谊是中美关系的基石。习近平主席与萨拉·兰蒂的故事就是中美人民友谊的缩影。1985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率团访问素有“美国粮仓”之称的艾奥瓦州,并到马斯卡廷小镇考察。兰蒂是这次访问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近距离的接触给双方留下了深刻印象。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再次到兰蒂家中与美国老朋友们相聚。2022年,兰蒂致信习近平主席,期盼两国继续深化人文交往,增进了解和互信。习近平主席复信兰蒂,鼓励她和艾奥瓦州老朋友们继续撒播友好的种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作出新的贡献。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时隔6年再次访美,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会上再次见到兰蒂,并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指出:“人民友谊之树已经长大,一定能经风历雨。”不论中美关系经历多少风雨,中美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乒乓外交、熊猫外交等创造性的公共外交途径也使得中美友好成为民心所向。正如尼克松在1972年欢迎中国乒乓球队访美时所说,“乒乓球比赛会有输赢,但最大赢家是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

了解中国关键在亲历。

兰蒂结合亲身经历说:“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比不上面对面的沟通”。西方公众对中国形象存在较为负面的刻板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大多没有到过中国,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源于西方媒体带有偏见的报道。众多研究发现,亲身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往往较为正面。而对中国没有亲身经历的外国人,则容易受到负面论调的影响。对此,习近平主席在给兰蒂的最近一次回信中指出,希望更多美国青少年能够访问中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中国,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中国,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中国,感受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两国人民之间架起更多相知相亲的桥梁。近日,美国犹他州友好代表团应邀访华,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复旦大学等地,体验了编钟、剪纸、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个青年学生代表团应邀到访北京、成都、深圳等地。这些代表团成员不仅被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所感动,更被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和蓬勃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所震撼。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就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逐渐树立起来。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致力于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交流互鉴,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站在中美关系新的历史起点,需要继续依靠两国人民,进一步深化两国人民友谊,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比如,在机制上,探索跨界协同的交流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将国际交流纳入各机构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内容上,不断拓展国际交流领域,形成集经贸、教育、学术、艺术、文旅和体育交流于一体的民间交往体系。在形式上,发扬“乒乓外交”和“熊猫外交”的光荣传统,创新国际交流形式,尝试通过论坛、节展、竞赛、旅游和文创等方式促进民心相通。在保障上,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各领域的民间交流,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