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保证:这是献给祖国的礼物,绝不会恶搞
时报记者 刘云 学生通讯员 刘子瑜 李斯宁 吴轶颖 王师帅 米宁 张维佳 文 季瑶 摄
孟威(左)和龚园增(右)正在招募演员中
9月25日时报讯 “只要你敢演,我们就敢拍!
只要你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
只要你热爱电影,有志成为中国出色电影接班人,
只要你喜欢《建国大业》,只要你喜欢并与剧中人物相像,那么快来报名吧!
青春无极限,电影无阶级!”
在豆瓣、校内网、新浪博客上,这一则“选角进行中……”的招募令吸引了不少80后、90后的眼球,短短两天,就已经有160多人表示感兴趣,还有10多个人愿意出演。
龚园增,浙江理工大学07级传播系学生;毕蕾、孟威,浙江传媒学院06级广告学专业学生。就是他们三个,正在计划翻拍火热上映的《建国大业》。
“作为大学生,在新中国60周岁生日时,我们该做点什么。这,绝对不是恶搞!”虽然没有一分钱的拍摄费,但龚园增依然很有信心,“剧本正在赶制,演员正在招募,等演员一确定,我们马上就开拍!”
这是份礼物 绝不会恶搞
“知道么?我们有这个想法,是在饭桌上聊出来的。”孟威有些兴奋,说《建国大业》自从9月16日公映后,他们就爆发了极大的热情。
三个人都被影片中再现的历史场景和超豪华的明星阵容所震撼。坐在一起瞎聊时,孟威提了一句,“要不,我们来翻拍试试?”结果,一拍即合。
“试试就试试,大明星们爱国,我们大学生也爱国!”龚园增说。
“我学传播,她们俩是广告专业的。”龚园增觉得,要是真拍的话,他们的专业还都挺有用处,“如果成功了,我们也想向社会证明,我们80后不是眼高手低的,也是能做点事情的。”
“最重要的是,在新中国60周岁生日的时候,作为大学生,我们也能献上一份心意。”龚园增再三保证,这份礼物绝对不会是一个恶搞,更不会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续集。
剧本取名为《爱国大业》
“我们的剧本正在赶制当中,估计这个周末就能全部写好了。”龚园增说,剧本会根据剧情需要引用历史场景,也会从《建国大业》中选取题材,但大部分是根据身边同学、朋友的真实经历改编,或者是在网上发表日志征集来的真实故事。
“名字,我们已经想好了,叫《爱国大业》。”龚园增说,剧本以80后大学生的视角来解读《建国大业》,“虽然没有宏观的阅兵大场面,但用我们的故事,也能表现历史的变迁,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感。”
剧本的具体情节如何,龚园增挺有“大腕”范儿地说,现在还不能公布,只透露了其中一个情节:
一个刚毕业两年的新锐导演,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屡屡碰壁,独自一人回老家采风时,无意中看到了已逝父亲的照片,由此,想到了父亲生前曾经讲过的,奶奶为了供父亲读书而卖掉家里的一根横梁。
一直叛逆的导演,这时才抬头看到缺了横梁的屋顶,原来,当初父亲的话都是真的……
演员将是80后、90后
“要拍电影,最重要的当然是演员!”龚园增说,在招募演员时,他们就已经表明:只要80后、90后的大学生,“根据剧情需要,大概需要30到50名演员。”
“80后写的剧本,让80后的学生来演绎,会更到位。”相比起《建国大业》的豪华明星阵容,龚园增说,他们对演员的要求很简单。
“我们招募演员,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海选。”龚园增说,浙江省内学生报名会进行面试,如果是外地学生就进行视频筛选。
“第一点,就是长相要求。不是说要多帅、多漂亮,而是看和《建国大业》戏中人物的相似度,越相似越好。还要看相貌有没有可塑性,化妆后的效果好不好。”
“再来,就是看有没有表演欲望和表演能力,如果对表演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也演不了这个角色。” 停顿了一下,龚园增说,如果真愿意出演,可能还得接受一条——无偿演出,“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赞助商。”
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公映
“场地、基本拍摄设备,我们都准备好了。”龚园增说,下沙每个大学校园都可以取景,而浙江传媒学院的同学则可以提供基本的拍摄设备。
“我和孟威、毕蕾是三个主要策划,我们在同学里找了一个导演、一个副导演、一个编剧、一个化妆,还有一个宣传推广。”龚园增说,副导演黄元龙还曾经拍过一个名叫《应知当年事》的片子,“所以,我们的班底还是可以的。”
如果顺利的话,龚园增说他们计划10月8日就正式开拍,“电影大概要拍一个月,最后剪辑出来,可能就只有30到45分钟的样子。”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电影做好后,可以在社会上公映。”龚园增说,他们有个“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和学校社团合作,在学校里进行小范围公映;第二步,拿拍摄好的成熟作品去参加比赛,寻求更多肯定的机会;第三步,就是公映了。
“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同时,也做好最坏的打算。”龚园增已经计划好了,如果将来这部片子成功,就把所有盈利都捐赠给慈善机构;如果失败,也绝对不会后悔。
报名者基本持观望态度
如果找不到赞助商,龚园增打算自己掏钱支付演员们的吃饭钱和坐车钱。但在记者问到没有资金,电影该怎么开拍时,龚园增说目前都是三个主创人员在出钱,但因为没有经验,拍电影具体要用多少钱,他们还没有概念。
在豆瓣上,绝大部分看到帖子的人都留言表示支持,但也有个ID为“小澜-好日子”的网友发帖提出疑问,“是正儿八经的,还是有点小恶搞?”回帖中,也有网友猜测,“我想有点小恶搞的。”
电影到底能不能拍成,大部分人都看好他们,浙江传媒学院一个学生说,“虽然是学生,但团结起来力量很强大,他们说干就干了,肯定能做好的。”“06级的学生?那在传媒呆了几年,肯定已经积累了不少人脉了,学校里相关专业很多的,估计都会帮忙的。”另一个学生对此也很有信心。龚园增说,联系他的十多个演员里,基本都是持观望态度,大家都在等着他下一步该怎么做。
也有人对此表示疑惑,“拍电影毕竟不是小事,难道说拍就能拍?”浙江工商大学法学系大三学生小王觉得,“这件事,没搞头!都是只有志气、只有热情的小青年,靠谱不靠谱,还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