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以新的文化使命谱写中华文明时代华章
来源单位:学习强国发布时间:2023-11-09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史,掌握“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担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以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文化力量谱写中华文明时代华章。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用大历史观观察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阐明中华文明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和旺盛生命力,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夯实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文明的演进,有自身规律和民族特点。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既要走向历史深处,也要从历史深处走来。着眼于中华文明的未来走向,眺望人类文明的制高点,我们要以文化古今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的思路把握中华文明从“过去之我”“现在之我”走向“未来之我”的内在逻辑,理解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从中汲取自立自信自强的营养,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将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撑,探究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文化创新机制,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精炼概括为“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是在历史中形成并在人们现实生活中依然发挥作用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原则和生活方式。今天,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我,体悟“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的文化气魄,融通中外、贯通古今,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风采,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和文明创造提供丰厚滋养。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并赋予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充足底气。自古以来无数有识之士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和舍身求法的实践,映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为中华民族持续发展提供了悠远绵长的精神力量。只有以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提振民族精神,在实践中深刻彰显时代精神,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巍然屹立,稳步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既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实践相结合,又在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过程中实际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转化。

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要深入研究其内在机理和实践逻辑,并贯通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化实践中,持续巩固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前进道路上,我们要遵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思想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造中做到知行合一,使新的文化生命体彰显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在实践场域产生“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作为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两个结合”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形成了具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九州共贯、万物并育、富民厚生转换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共同富裕的价值原则,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要以辩证思维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多契合之处。彼此契合是实现二者结合的前提,在结合中丰盈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形式,使之彰显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在结合中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实现了中华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筑牢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要以系统观念和创新思维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以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整体、发展的观点认识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发展环境快速变化、发展中的矛盾错综复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补充、拓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和新形式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自觉创造,是实现文化发展和实践创造的文明结晶,是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在内的有机整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精神气象,是汇聚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积淀和发展的,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内涵。一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史,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延展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凝结的。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发展要贯通古今、融通中外,“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今天,我们要以新的文化使命迈向文化发展新高度,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主线,进一步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理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蕴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使文化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推动中华文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实践基础上的观念前提。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以文化主体性创造未来,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底气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努力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经济发展活力结合起来,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逻辑,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现代发展规律,有力激活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中华文明与现代化的融合发展,以新的文化使命奋力谱写中华文明时代华章。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维护人类和平所需。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具有开放包容特质,其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和平性,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前进道路上,我们应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格局和气象,促进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以新的文化生命体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