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17日,由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承办的中外主持人发展国际会议在下沙校区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印度、韩国、土耳其等5国的国际专家学者和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家高校专家学者、媒体从业人员、研究生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围绕“融媒体背景下主持人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我校党委书记杨立平、副校长姚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杨立平在致辞中指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和黑科技不断推进的时代语境下,中外主持人的研究边界被一再地打破和重建,如何实现更有效的内容输出,更“跨界”的传播形态,更精准的语言表达和更个性化的实时互动,成为全新的行业挑战和思考命题。
她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媒介融合进入了纵深阶段,“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共同发展,媒体发展格局迅速变化。在社交媒体成为强势平台的当下,新的主持形态迅猛发展,本次会议将国内外业界和学界代表邀约在一起,希望大家以史为鉴、关照当下,坦诚沟通,面对面交流,力求直击行业“痛点”,探索“突围”之道。希望主持人能够勇担时代重任,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再现者,构建集体记忆的书写者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最终成为塑造社会认同的重要力量。
在主会场交流环节,来自国内外学界和业界的六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分享交流了他们在融媒体背景下主持人的管理与发展路径、主持人培养与教育及行业实践探索。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俞虹作题为《发展视野的节目主持人认知与培养》的发言。她以自身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为切入点,从节目主持现状认知、主持人发展认知以及主持人教学思考三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在传播理念、节目状态、主持风格不断变迁的当下,我们要立足口语传播视野,拓宽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
东方智库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刚在作题为《融合潮流下播音人才的培养走向》的主题发言中,从梨视频的快速新闻生产模式、科大讯飞的AI语音能力以及ZAO的AI换脸等行业发展的大背景入手,指出广电行业发展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考验,主持人要回归专业本质,做具有实践精神的多能记者、具有娱乐精神的专业网红以及具有职业精神的独立主持人。
印度斯坦时报前视频主管拉维·瓦杰帕伊作题为《新型主持人:中国日报亚洲版如何为日益变化的国际受众重塑在线视频主持》的主题发言,他通过大量实践案例分享了《中国日报亚洲》(亚洲版)在新媒体时代下,主持人风格已经成为影响节目定位的重要要素,并就如何创造培养线上主持人的特质作了介绍。
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全国广播电视百优理论人才朱永祥作题为《人格化传播:主持人互联网转型的能力迭代》的发言,从基于电视主持人两极化趋势以及网络带货主播崛起的融媒体背景,从传播学角度就主持人的使命担当,以及人格化符号的主旨与内涵作出阐释,并从人格化传播三个面向、四个维度出发,具体解释了人格化设计、人格要素在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纽约1010WINS电台主播LeeHarris以《美国新闻播报的风格与艺术》为题,从广播电台的背景及播音员、主持人如何与现在的发展挂钩、如今的招聘对应聘者的要求、播报风格的转变三个方面进行交流,指出从未来趋势来看,播音员、主持人只有使自己的主持更加生动化、个性化,才能更好地应对时代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贵武,在作题为《从宣传到交流:中国播音主持70年之发展》的主题发言,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之后以及新世纪以来四个维度讲述了中国播音主持的发展历程以及变化,提出当代播音主持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功能属性和角色定位,共同开创和完善具有时代特色、中国气质的播音主持新局面。
当日下午,在四个分会场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从人工智能新闻主持人、新媒体平台主持人的传播策略、视频讲述者的能力构成、播音主持史学研究、融媒体背景下主持人发展策略、播音主持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11月17日上午,会议举行前沿问题讲座。字节跳动媒体合作华东区域总监黄丹丹以《短视频时代主持人的探索:内容策划与表达创新》为题,分析了目前短视频发展现状和受众使用习惯,结合大量案例,分析了当下主持人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和发展策略。
东方智库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刚以《做融媒时代最有趣的灵魂》为题,作了前沿问题讲座,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与自身多年的媒体实践,提出在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应回归专业本身,实现专业化。
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处长张邦卫致闭幕辞,他表示,此次国际会议成功举办展示了播音主持专业学者和从业人员在当今世界媒体发展变革的浪潮中,勇敢面对挑战,勇于接受变革,勇于自我超越的历史担当。他希望通过学界和业界的合作与交流产生新突破,生成新观点,构建新思维,最终实现播音员、主持人发展的新路径。